在2021年,我看到的对公益行业最重要的变化,是互联网大厂集体在“共同富裕”的号召下或主动、或被动地加大了对公益慈善领域的投入。大厂开闸放水,从大盘上看,对公益行业是很大的利好,但公益行业内部有分层,层与层之间有较大的断裂带,阶层固化的趋势近年来已经很明显。所以,大厂开闸放水的利好,注定是一小部分机构的利好,而对大多数机构而言,祸福难料,或许能分一杯羹,或许会面临更窘迫的处境。2021年4月,中国发展简报发布《疫情下公益组织的挑战与需求调查报告》。数据显示,与2020年同期相比,28.8%的一线公益机构的实际资金收入减少了50%以上,其中有11.3%的公益组织甚至减少了70%或更多。近50%的受访机构对今年的前景表示悲观,他们预期未来机构收入仍将进一步减少。明明已经很惨了,还预期未来会更惨。真是一个很悲观的预期。2021年12月,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教授、副院长黄浩明发布《中国社会组织人才发展十五年》报告,数据显示,2020年,全国社会组织(含民办非企业单位、社会团体、基金会)增长比例仅为3.2%,是15年来的新低。社会组织的增长速度总体来说取决于政策的风向,政策要是进一步往“加强社会建设”的方向发展,社会组织就繁荣兴盛;反之,就不好开展工作。目前,全国范围内的,鼓励社会组织大发展的政策已经很久没出现过了。人们曾经期待2016年《慈善法》的出台会带来一些重大利好,但从现在看来,理论上是有利好的,但在操作层面还没有出现。据方德瑞信数据,在2021年的99公益日里,筹款目标低于10万的项目有1467个,仅有13%的项目达成筹款目标,近半数此类项目的筹款目标达成率低于10%。考虑到腾讯的99公益日已经是互联网募捐平台里门槛最低、激励最高的存在,这意味着,目前,大量小微公益项目在互联网筹款时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,几乎没有办法筹到钱。但与此同时,大机构(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)高歌猛进,形势一片大好。据方德瑞信与腾讯公益联合发布数据,今年有超过6870万人次在99公益日期间捐出35.69亿元。公众筹款额,人数、人次、平均单笔捐赠比之往年全面上涨。据易善数据,今年有336家公募机构参与99公益日,TOP5拿走了47%的筹款额,数量不足10%的前30家机构,筹款总额占全部筹款额的79%。对比去年,2021年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强了。大家都听过“二八效应”,即20%的人占有80%的财富。但目前公益行业呈现出来的分化要更夸张,如果把线下捐赠都算进去,我估计大概会是“一九”的分布,少于10%的机构获得了多过90%的捐赠。事实上,慈善会系统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在近几年一直在上升,2021年其筹款总量几占99公益日半壁江山。据易善数据,今年62家慈善会机构和共筹得18.27亿元,以18.5%的机构数拿下了99公益日45.1%的总筹款,优势十分明显。慈善会系统并不是唯一表现突出的集团军;红十字系统、残疾人福利基金、妇女儿童基金、见义勇为基金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,尽管在筹款体量上仍不能与慈善会系统相比,但他们都各有特殊的资源和背景,客观上都有很强的社会动员能力。面对这样的行业格局,互联网大厂在向公益慈善领域加大注码时,会作出怎样的选择?4月19日,腾讯率先发力,宣布首期投入500亿元新建“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”(Sustainable Social Value Organization,简称SSV)。
自2020年12月中央政府提出“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”以来,市场监管部门在2021年前4个月频频重拳出击,打击行业垄断行为,特别是互联网行业的“二选一”行为。
有媒体将腾讯500亿的“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” 与有关部门的反垄断关联起来,我觉得这样的猜测不无道理。8月17日,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召开,“共同富裕”被摆上空前重要的位置,腾讯反应神速,隔日即宣布再次增加500亿元资金,启动“共同富裕专项计划”。光是今年,前后加起来,腾讯承诺要投向社会的钱达到1000个亿。考虑到腾讯其时刚刚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财报,刚刚迎来了腾讯收入增长最慢的一个季度,但他们依然选择立即公告,可见助力共同富裕是有现实压力的。9月2日晚间,阿里提出“将在2025年前累计投入1000亿元,助力共同富裕”。
其实,无论是共同富裕,还是可持续社会价值,都是一些特别大的方向,老板把上千亿的预算拍出来之后,具体究竟要怎么做,怎么把钱花好,社会责任相关部门是很头痛的。有人以为花钱很简单,其实不是。公益界流传一句话:花钱比赚钱难。为什么呢?因为钱不能随便花的,得花出效果来。尤其是老板支付了高额薪水让职业经理人帮他花钱的时候,那必须花出水平,花出高度,花出影响力来,不然,老板肯定换人。这年头老板也不容易,拿那么多钱出来,是希望能改善企业生存环境的。当然,如果能把改善企业生存环境,与改善社会生态结合在一起,并多给点资源支持社会组织成长,那也不失为是一件好事。关于公益战略怎么落地,各家互联网大厂去年很是动了一番脑筋:3月末,阿里与百余家头部公益机构联合发布了“XIN益佰计划”,提出要向公益合作伙伴全面开放数字技术能力,和全国公益组织一起打造更创新、更高效解决社会问题的“好项目”。
阿里延续了他们一贯的精英化思路,提出了一套包含“选-分-育-励-治”环环相扣的运营体系,简单来说,就是选出来、分好类、给资源、上激励,然后共建共治(做好风控)。其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:价值共同体。意思就是说,进入“XIN益佰计划”的公益项目,不仅质量要过关,规模要上去,理念也必须趋同,须站在创新、高效解决社会问题的高度上设计项目。5月20日,腾讯投2亿元发起“千百计划”,计划要资助1000筹款人+100公益项目+建一个“虚拟学习中心”。
巧的是,“千百计划”同样旨在挖掘“好公益项目”,官方说法是“共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项目”。腾讯公益在整合资源,寻找并加持“种子项目”,尤其是那些“显著杠杆作用和长期价值”的社会公益项目。与此前99公益日“拉新走量”的策略不太一样,腾讯公益在某种程度上转向了“保量提质”,或者“质、量并重”的思路,同时突出了他们最擅长的“连接性”,1000个筹款人和虚拟学习中心,按理说,这个是要促成跨机构合作,营造化学反应的。两大巨头的公益战略都有点“全覆盖”的意思,而其他互联网大厂目前暂专注于垂直领域。
8月24日,拼多多宣布投入100亿元设立“农研专项”,称要“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,科技普惠,以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劳动者进一步有动力和获得感为目标”。
拼多多的意思是:那些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事情你们弄,我就专心助农。字节跳动是一个在2022年里值得特别观察的大厂,他们目前的公益战略处于“要干一票大的”与“干个差不多的事情”之间。
12月22日,字节跳动在拿到了公益牌照(第三批互联网募捐平台)之后也开始发力,推出“公益创意季”,承诺为入驻公益组织提供内容的传播支持,并强调“内容生态”。
目前,短视频已经成为风口中的风口,坐拥抖音的字节在公益领域是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的。此前,他们小试牛刀,为免费午餐策划了一个“点画成真”的抖音话题,在几天内就筹集了近千万元的善款。问题只在于,他们想没想好要干什么,以及打算投入多大规模的资源来搞。
我们可以看到,互联网大厂在做公益的时候,是有很多考量的,就算是要突击花钱,也会建构出一套逻辑,围绕着企业战略,描绘出一个激动人心的图景,绝会不搞雨露均沾那一套。这就注定了,只有一部分,或者只有一小部分公益机构能够拿到大厂的资源。米歇尔·渥克在《灰犀牛: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》一书提出了“灰犀牛”的概念。类似“黑天鹅”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,“灰犀牛”则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。政策、资本、理念、舆情……我所看到一切外部因素都在加剧公益慈善行业“冰火两重天”的格局,如按目前的趋势演化,有可能会出现孙立平在论述“社会断裂”时所描述的现象:上层寡头化,下层民粹化。当然,公益行业尚未出现明显的民粹化的趋势,但草根机构的边缘化已经很明显了。